回顧美、台股下跌經驗,如何因應關稅戰的不確定性
川普關稅政策的稅率高於市場預期,引發全球股市重挫,美股摜破去年8月份低點,美國標普500指數在政策宣布後兩個交易日累積下跌10.5%。台灣股市在清明連假後面臨補跌壓力,失守19000點大關。

過去經驗,若非經濟衰退或有重大風險事件,美股可能出現10%以內、為期1~2個月的修正。且近20年來,S&P 500從高點跌8%之後,持有6個月後的平均報酬率達8.17%。

資料來源:Bloomberg、復華投信整理,截至2025/3/10。
以上資料為舉例說明,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。
繼美股之後,台灣加權指數亦呈現震盪走勢,而從金融海嘯後的2010年起算,台灣加權指數共計有14次跌破年線的經驗,其中有9次在持有6個月後呈現正報酬,且平均報酬率的中位數達6.80%。

*跌破年線後之未來六個月,在年線上下震盪之情形不計入。資料來源:CMoney、復華投信整理,截至2025/3/14。
以上資料為舉例說明,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。
一、股市止穩、危機入市的觀察指標
各國開始與美國展開談判,是否不再出現更嚴重的關稅及報復升級措施。
股市歷經修正後,聯準會是否再現降息與救市意願,使資金願意回流股市。
嚴厲的關稅政策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,但川普以關稅增加政府收入後,若開始提出降稅政策計畫,可望對經濟及企業獲利有所助益,開始激勵股市表現。
二、短期陣痛,長期美國經濟重回擴張
本次情境與過去經濟衰退經驗顯然不同,這次關稅事件是川普政策的人為因素,若經濟放緩促使聯準會降息、或川普在達到部分效果後轉向,開始推出降稅與放鬆監管計畫,則有助美股重回正軌。此外,川普的目標是讓美國再次偉大,經濟結構的調整及供應鏈的重組,雖可能有短期衝擊,但長期而言若美國製造業復甦、就業與工資改善,將產生新一輪的經濟正向循環。
2018年中美貿易戰,台灣加權指數波段下跌15%,修正時間三個月;但本次貿易戰擴大至全球多國,市場擔憂經濟衰退風險,股市可能在加速趕底後,需要較長時間整理來消化政策不確定性。惟美國經濟基本面仍具韌性,加上AI快速發展,以及Fed有足夠能力來化解危機,均為台股帶來有利的支撐因素。
三、建議如何因應此次股市大跌?
川普執政下,市場波動度上升,資產配置的多元性更為重要。短期內股市下跌,部分資金進入債市避險,而6月及下半年美國聯準會可能降息來因應經濟放緩風險,對高評等債券表現帶來支持。
因此,對穩健型的投資人來說,適當的配置債券部位可分散風險;對於積極投資人來說,則建議持續扣款投資或逢低加碼,以定時定額或複合投資法等紀律性的投資方法,追求股市長期投資帶來的收益機會。
以上資料為舉例說明,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。個股與相關數據資料僅供說明之用,不代表投資決策之建議。本資料僅供參考,不代表投資績效之保證。投資人申購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,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。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代表基金之績效,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。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,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,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。
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、申購優惠、最新理財講座、文章與影音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