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浪潮席捲全球,科技股再攀高峰
2024年第一季科技股財報表現亮眼,且未來展望樂觀,使科技股近期一路上揚。展望後市,AI技術加速科技創新,帶動各項應用遍地開花,且預期後續隨著AI發展持續帶動企業產能成長,科技類股企業獲利有望迎來新一波的成長動能,預期科技股長多趨勢可望延續。

2023年以來,隨著AI技術的迅速發展,科技股迎來了一波強勁的漲勢,MSCI全球科技指數於2023年上漲52.39%。儘管期間曾因部分個股漲多回檔、Fed鷹派言論影響市場情緒等因素使股價短暫震盪,但隨著2024年第一季科技股財報表現亮眼,且未來展望樂觀,遂使科技股近期一路上揚,截至2024/5/31 MSCI全球科技指數進一步上漲了14.65%。
後續科技股是否能夠維持多頭態勢,我們根據以下幾點進行分析。

資料來源:Bloomberg,2023/1/1~2024/5/31。
全球科技日新月異,AI技術不只加速科技發展,也促使各項應用更加廣泛及深入(圖二)。目前市場預期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AI算力從雲端下放到AI PC、AI手機等邊緣裝置。以智慧型手機為例,Apple於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表示,將推出一系列搭載AI功能的新產品,其中亮點在於更智能的Siri全新AI版本,未來Siri有望主動為客戶提供建議、編輯照片,甚至隨時回應用戶的任意問題,成為更智能的貼身助手。
除了AI手機與AI PC,AI機器人亦是另一個關注焦點。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6月初COMPUTEX 2024的演講上,表達他對AI機器人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;舉例來說,機械手臂與AI軟體整合以進行產線自動化,或是可為居家長者送餐和派送必需品,並且能上門探訪、自行搭乘電梯的服務型機器人。隨AI技術在各領域廣泛應用,將大幅提高企業效率和創新能力,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
資料來源:復華投信整理。
科技的進步提高了生活效率,並帶動企業產能增長,進而促使企業利潤提升。隨著AI時代的到來,企業迎來新一波的強勁增長動能,標普500科技指數未來12個月預估EPS正快速上升(圖三),與此同時,美國四大雲端服務商為持續導入AI技術亦同步提高資本支出展望(圖四),上述種種顯示AI浪潮不只是空口漫談。

圖三資料來源:Bloomberg,2004/5/31~2024/5/31。圖四資料來源:公司財報,2019~2023年;2024、2025年為Bloomberg預估。註:美系四大雲端服務提供商包含Meta、Amazon、Microsoft、Google。
許多投資人因科技股漲幅較大而存有泡沫疑慮,然而若是企業基本面佳、獲利持續快速成長,那麼股價只是反映公司未來的表現,實際上股價或許並不昂貴。舉例來說,Nvidia在2021/11/8~2024/5/31股價累積上漲256%,本益比卻從68倍下降至37倍,這是因為企業獲利的強勁表現帶動了本益比回落,令股價高而不貴。由前例可知,股價長期上漲的動能,主要源自於企業獲利的提升,而當前的AI浪潮,正有助於科技股企業獲利的長期增長。

資料來源:Bloomberg,2019/5/31~2024/5/31。
另外,不同於2000年科技泡沫時市場情緒極度樂觀且高度投機的環境,目前標普500科技股交易量僅約為當年的七分之一,顯示現今市場更加理性,科技股並未出現如同當年的泡沫跡象,預期隨著AI發展持續帶動科技類股企業獲利增長,科技股長多趨勢可望延續。

資料來源:Bloomberg,1995/5/31~2024/5/31。
金融市場第二季因漲多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呈現震盪,儘管美國第一季通膨改善速度慢於預期且經濟現況仍穩健,令聯準會相對缺乏降息急迫性,不過隨著勞動市場持續降溫,美國貨幣政策的下一步應仍是降息,且企業獲利增長趨勢在AI帶動下仍可望延續,有利於股市維持中期多頭趨勢,故建議維持偏多配置。
「本資料僅供參考,不代表投資績效之保證。投資人申購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,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。本文提及之個股與相關數據資料僅供說明之用,不代表投資決策之建議。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代表基金之績效,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。」
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、申購優惠、最新理財講座、文章與影音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