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元年到來,三大投資機會浮現
科技創新依舊是推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,隨著升息循環走到尾端,加上基本面預期落底,現階段正是難得的短中長期布局機會。

科技進步的趨勢不可逆,而且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,從投資的角度來看,科技類股的多空循環是天性使然,當股價處於相對低檔之際,同時也提供長期買點。
AI的創新科技驅動生產力提升,引領智能化革命來臨,包括AI平台、新伺服器架構、先進封裝等,將可望是未來最具潛力的投資機會。
觀察科技類股長期的循環及股價表現,從初升段(本夢比)、中升段(驗證)、成長放緩(評價均值回歸)、改善資產負債表,到出現新科技,一連串的循環過程中,提前找出趨勢和產業贏家,將是投資勝敗的關鍵。
整體而言,科技趨勢的投資機會有三個面向,首先往往來自於破壞式創新,例如智慧型手機透過創新來提升生活品質,而機器人可降低高重複性的勞力,提升生產效率並解決危機,其次則會發展出新的軟硬體技術,以及支援此技術的供應鏈和平台,最後當產業進入成熟階段後,再演變為產業整併(汰弱留強)、降低成本及產品升級。

資料來源:Bloomberg,復華投信整理,2023/3。
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未來實際情形。
從全球各大科技公司公布2022年第四季的財報及展望來看,均強調AI重要性,例如ChatGPT達日活躍用戶1億人僅兩個月,創史上最快紀錄!相較之下,Netflix花費41個月、FB花了10個月才達到1億活躍用戶。
簡單來說,AI時代將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,傳統搜尋引擎將成為過去式,未來的模式將不再是一個搜尋框,而是一個用戶身邊的研究助理、個人規畫師和創意夥伴,而短影片剪接AI,更能夠打入文字直接模仿聲音、表情及生成畫面,未來ChatGPT-4甚至能做到圖像邏輯推理及編碼生成。
展望未來AI產業的投資契機,首先是AI平台服務。目前破壞式創新大多為大型科技公司壟斷,因為它們擁有足夠的資源,可以長期投資於新的項目,在平台服務方面能做到規模經濟,並持續大者恆大,例如全球智慧型手機大廠已不只是賣手機,其衍生廣告、購物、訂閱等不計其數的消費,更將大幅提高產值及獲利。
根據Gartner、Company Data最新研究,數位轉型使雲運算持續高速增長,估計2023年產業規模可達到6,000億美元,而美國前四大雲服務平台商每年資本支出更高達1,450億美元。
AI時代將掀起全球科技業的一波軍備競賽,增加新的運算和傳輸(硬體/軟體)投資機會,根據IDC估計,2021年全球AI伺服器市場規模為156億美元,預計到2025年全球AI伺服器市場將達到318億美元,預計2022~2025年的每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9.5%。
AI運算主要分成訓練及推論兩個階段,首先透過大量的資料輸入、運算並進行參數調整,獲得一個可用的人工智慧運算模型,接著模型完成後正式用在營運上,進行各種智慧偵測、智慧辨識,其過程需要強大的晶片來提升運算力及能源效率,因而帶動關鍵封裝技術的需求。
透過新的先進封裝技術,除能整合更多顆晶片,提供IC設計者更多的發揮空間,同時提供更高的傳輸數度以及更低的訊號衰弱。
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、申購優惠、最新理財講座、文章與影音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