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關稅政策師出有名,台灣應非主要目標
川普藉由關稅政策增強美國製造條件,從最大貿易國、逆差國,再走向稅率較高國、其他不公平競爭條件的歐洲國家。

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出一連串的政策讓人眼花撩亂,近來又提出「對等關稅(reciprocal tariff)」計畫,意指『任何國家徵收美國多少關稅,美國就會向他們徵收多少關稅』,透過以下三點觀察,研判南韓、印度、泰國可能影響較大,台灣應非主要目標。
觀察美國與全球各國平均進口關稅稅率差異,可發現美國關稅稅率較全球平均關稅稅率約低4%,可見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是有其邏輯可循,即藉由關稅政策增強美國製造條件,從最大貿易國、逆差國,再走向稅率較高國、其他不公平競爭條件的歐洲國家,以及各別產業或產品。
舉例來說,由於墨西哥、加拿大、中國大陸為美國前三大貿易國,並且都具有高貿易逆差的情況,因此2/5第一波關稅措施即針對此三國。(中國增10%;墨西哥、加拿大課25%,但暫延至3/5)。

資料來源:USITC,BCA CALCULATIONS,2025/2/11。
而接下來全面性的對等關稅政策,則將針對高貿易逆差國與高於美國稅率的國家提高關稅稅率;進一步觀察2024年美國15大貿易逆差國之中,南韓、印度、泰國等稅率與美國差異大的國家,被加徵的稅率的可能較高。
此外,美國打算對歐盟加徵關稅的原因除了貿易逆差外,主要因歐洲對企業課徵加值稅率(VAT,20%左右),明顯高於美國的銷售稅率(約5%),故可能另加徵歐洲國家10%關稅。
至於排名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的台灣,雖然2024年貿易逆差金額達739億美元,但與美國關稅稅率差異小(台灣以貿易加權之對美進口稅率1.6%、美國對台進口稅率0.7%),故研判應非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的主要目標。
事實上,美國課徵關稅的政策對台灣半導體業的直接影響亦應該有限,一方面台灣對美國課徵的進口稅率已低,另一方面半導體及台積電產品主要出口至封裝及組裝廠,多非直接出口美國,故直接影響不大,惟可能朝向迫使台積電增加美國投資的特定政策發展;整體而言,對等關稅政策不利全球股市風險情緒,但美股仍可望呈現正向發展,研判若美股因此大跌,川普便將調整政策。(個股與相關數據資料僅供說明之用,不代表投資決策之建議。)

資料來源:美國商務部,國外券商報告,復華投信整理。(1)以貿易金額加權;*標記為最惠國稅率。
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、申購優惠、最新理財講座、文章與影音資訊!